|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侨联 > 侨界津声 |
侨界津声‖赤子同心·丹青绘史 |
来源:天津市侨联 2025-08-21 15:30 |
今天,能够在这片承载着长城烽烟与海河文脉的蓟州大地,参加由天津市侨联主办,蓟州区统战部、侨办、侨联承办的“侨连天津·丹青绘史 侨心筑魂”主题笔会交流活动,我倍感荣幸,也心潮澎湃。 八十年前,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挺起脊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一胜利,是民族精神的淬炼,是文明韧性的彰显,更是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与信念写就的壮丽史诗。 而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海外侨胞从未缺席。他们虽远隔重洋,却心系故土——一针一线缝制战地衣物,一分一毫汇成救国资金,一场场义演、一幅幅宣传画,都是赤子之心最真切的表达。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方,祖(籍)国的安危,就是我们心头最深的牵挂。 今天,我们以“丹青绘史”之名相聚于此,正是对那段烽火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以艺术之笔接续民族文脉的庄严承诺。 天津,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蓟州,更是一座英雄的土地,也是一座诗意的家园。 这里,黄崖关长城巍然屹立,如巨龙盘踞于燕山之巅,不仅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关隘,更在抗战烽火中见证了中华儿女誓死守土的英勇壮举。每一块斑驳的城砖,都仿佛在诉说不屈的民族气节;每一阵穿行的山风,都似乎在传唱赤诚的家国之歌。 而盘山——这座被乾隆誉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北国名山,与州河的静流相映成趣,赋予这片土地温润的人文气息。 千年古县,文脉绵延;长城脚下,英雄辈出。 刚毅与柔情在此交融,历史与艺术在此共生。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书画艺术推广的海外文化工作者,我深知:书画,不只是技法的呈现,更是情感的流淌、精神的传递。 我们笔下的山河,是祖国的山河;我们描绘的人物,是人民的群像;我们调和的色彩,是历史的温度与时代的光芒。 在这次活动中,海内外艺术家们以画为媒、以墨传情,或挥毫泼墨绘就万里长城的雄浑气魄,或精描细染再现抗战英烈的坚毅面容。这些作品,不是简单的艺术展示,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场“赤子同心”的心灵共鸣。它们告诉我们: 纵使远在南太平洋,我们的心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 哪怕笔墨风格各异,我们的根始终深扎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 “文脉津声”,是海河的低语,是城市的回响,更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赤子同心”,是血脉的呼唤,是灵魂的归属,更是我们不变的精神底色。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天津市侨联及蓟州相关单位的精心组织与热情接待。正是你们搭建了这座跨越山海的文化桥梁,让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得以重返故土,与国内书画家深入交流、同台挥毫。这份深情厚谊,我们铭记于心。 未来,我将继续以笔为舟,以画为帆,在新西兰的课堂上讲述黄崖关的故事,在奥克兰的展厅中展出津门的风物。让世界通过一幅画、一个字、一段故事,看见真实的中国、立体的天津、深情的人民。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副自撰对联,表达此刻心声: 上联:丹青不老绘山河,八十载烽烟犹在目; 下联:赤子同心连海岳,万千重云水总归津。 (横批:文脉长流) 愿中华文化文脉长流,生生不息, 愿津声远播四海! 愿赤子之心,永续传承! (作者:新西兰书法家协会理事王燕,在“侨连天津·丹青绘史 侨心筑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交流会上的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