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侨联 > 通知公告 |
| 天津市侨联关于做好第二十六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征稿工作的通知 |
| 来源:天津市侨联 2025-11-26 |
各区、高校侨联,海外侨社团及海外华文学校: 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六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已正式开赛。本届大赛于2025年11月11日开始征稿,12月31日结束征稿。为完成大赛组织工作,现明确如下: 国家教育部公布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第24项明确了“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相关内容,为我们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依据。各区、高校侨联在历次大赛活动中,积极踊跃,组织严密。其中西青区为民学校学生节欣迪的作文《青梅煮酒论英雄》获得第二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为天津争得了荣誉。 为扩大影响,各区、高校侨联进一步动员所辖区普通高中继续参加作文大赛;海外侨社团和海外华文学校负责人要组织华裔青少年学生参加赛事,获奖的学生优先参加来年天津组织的“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活动。曾参加过“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和“亲情中华”网上营的营员更要积极参加。把办好作文大赛作为了解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水平、思想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窗口。 附件:第二十六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征文启事 天津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2025年11月20日
附件 第二十六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 征 文 启 事 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主办,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快乐作文》 杂志承办的第二十六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于2025年11月11日开始征稿,12月31日结束征稿。现将大赛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大赛宗旨 提高华人学生中文写作水平,坚定文化自觉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积极培育华人学生民族感情和国际视野,推动其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文明互鉴的促进者、民间友好的推动者。 二、参赛范围 国内:中国内地(大陆)高中在校学生。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 18 周岁及以下青少年学生。 海外:海外各国各地区18周岁及以下华裔青少年学生。分为低龄组(9周岁及以下)、初级组(10-12周岁)、中级组(13-15周岁)、高级组(16-18 周岁),允许低龄参赛学生向高级别组申报。 三、大赛主题 大赛主题面向国内和海外参赛选手分设。海外主题按照组别分设。参赛选手可任选其中一个主题写作。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体裁、题材不限,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国内参赛作品不少于10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海外参赛作品不少于200字,不多于2000字。 (一)国内主题 主题一:写在2025年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与多个国家建交的重要周年纪念年。广大青少年既是中国成就的见证者、和平使命的传承者,也是中外友谊的实践者。“写在2025年”,不仅是对过往的追思,更是对未来的启示——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合作应对挑战,以文化凝聚共识,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请将个人经历融入时代经纬,执笔写下你的所思所感。 主题二:无用之用 庄子曾提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在“算法”主导的时代,对“有用”的极致追求,如何遮蔽了“无用”的价值?看似无目的的漫游、艺术、非功利交往、自然观察等 “无用之用” ,如何为突破时代困境提供解药与新的可能?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将庄子的古老智慧,转化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独特视角与行动力量?请结合个人体悟展开论述。 主题三:数智时代的“天涯”与“比邻” 唐代诗人王勃写下“海内存知己”时,可能不曾预想,一千多年后的人们借助科技的力量,真正将“天涯若比邻”的诗意想象变为现实。然而也有人说,在虚拟社交的今天,“比邻若天涯” 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请结合个人在虚拟社交、跨境学习、数字消费等领域的真实体验,探讨数字技术如何重构人际关系与文化互动模式,在享受“地球村”便利的同时,思考如何在虚拟联结中守护人文温度,让科技真正成为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桥梁。 (二)海外主题 1.低龄组 主题一:我最喜欢的一道中国菜 中华美食里有着家的温暖。请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传统食物(如饺子、粽子、汤圆、月饼等),写下和家人一起制作的过程和感受。开头用一句话告诉大家你选择的食物是什么。接着介绍食材,它们有什么特点(摸起来的触感、尝起来的味道等)。写写制作时和家人互动的瞬间(如“面皮粘手,妈妈教我撒面粉”)。最后用比喻句形容做好的食物(如“饺子像弯弯的月亮”)。 主题二:我的家庭照片 每张家庭照片都是会说话的时光机!它可能记录了一次热闹的年夜饭,一次回国探亲的温馨团圆,或是成长中一次次的骄傲瞬间……快找出那张让你一看到就“穿越时空”的照片吧,和大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照片里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用“先……然后……最后”讲清事情发生的顺序,试着描述一个细节。回忆当时的心情,说说现在看到照片的感受是什么。 2.初级组 主题一:我家的餐桌大不同 餐桌是家的“文化博物馆” !广东的汤煲咕嘟着药材香气,四川的火锅翻腾着热辣滚烫,东北的铁锅炖飘着年的味道……美国的汉堡堆叠起热量炸弹,英国的炸鱼薯条包裹着海风湿气,中东的沙威玛旋转着香料烟雾……你家的餐桌是不是也画着美食地图、藏着文化密码?你和家人都爱吃什么?你家的餐桌上又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在美食中回忆家乡,在饭菜里看见世界! 主题二:名字里的故事 名字是家人赠予我们的第一份礼物。它或许源自成语典故、诗词歌赋;或许用以纪念某个特殊的时刻;又或是融合了中外文化的独特创意。请采访父母和长辈,探寻名字之中的秘密,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美好寓意或温馨趣事。 3.中级组 主题一:舌尖上的“地球村” 巴西大豆变成中国酱油,泰国香米做成寿司,饺子走进意大利餐桌,普洱茶配上英式甜点,唐人街的月饼改良出新口味……食物是最亲切的文化使者。请描述一种在海外“落地生根”的中华美食(或中外融合菜),透过味道的变迁,探讨文化交融的趣味与深意。 主题二:跨越时空的对话——给……的一封信 你将选择一位中国知名人物作为收信人,通过书信与他/她展开跨越时空的交流。你可以致古代先贤,触摸文明的温度,与张骞同走丝绸之路;也可以致当代楷模,聆听时代强音,与钱学森讨论“两弹一星”;还可以致传奇侨领,凝聚血脉力量,与陈嘉庚共话“嘉庚精神”。在对话中,你会发现:前人智慧仍照亮今天,而你的提问,将传承新火种迎接明天。请注意书信格式规范。 4.高级组 主题一:数智时代的“天涯”与“比邻”。唐代诗人王勃写下“海内存知己”时,可能不曾预想,一千多年后的人们借助科技的力量,真正将“天涯若比邻” 的诗意想象变为现实。然而也有人说,在虚拟社交的今天,“比邻若天涯” 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请结合个人在虚拟社交、跨境学习、数字消费等领域的真实体验,探讨数字技术如何重构人际关系与文化互动模式,在享受“地球村”便利的同时,思考如何在虚拟联结中守护人文温度,让科技真正成为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桥梁。 主题二:我的一次中国寻根之旅 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的根系,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传承。当你踏上中国的土地,青砖黛瓦间藏着手艺的温度,历史场馆里沉睡着文明的密码,同龄人的欢笑中流动着共通的期盼。这场寻根之旅,或许是一次学手艺的笨拙尝试,或许是与一件文物的隔空对话,或许是和伙伴们分享文化记忆的温暖瞬间……请自拟题目,记录你在旅程中感受到的文化印记、情感共鸣与成长感悟。 四、大赛赛程 第二十六届大赛分为征稿及初审阶段——复审阶段——终审及特等奖评选——获奖结果公布——颁奖盛典五个环节, 详细过程如下: (一)征稿及初审阶段:2025 年 11 月 11 日—12 月 31 日 1.团体参赛: (1)参赛学校或组织单位统一组织开展大赛的现场初赛,并拍摄赛事过程照片; (2)初赛稿件评审; (3)向大赛组委会寄送初审通过的纸质稿件、加盖公章的《推荐名单表》《工作总结表》(表格中插入1-3 张不超过2M的初赛过程照片)。未经现场初赛和初审的稿件,大赛组委会不予复审; (4)于2025年12月11日—12月31日在大赛网站上完成注册并填报参赛信息。 2.个人参赛:个人寄送稿件后,由大赛评委会初审。 (二)复审阶段:2026年1月1日—2月28日评委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初审通过的所有稿件进行复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特等奖备选稿件。 (三)终审及特等奖评选:2026年3月1日—3月31日由评委会确定一、二、三等奖,对特等奖入围稿件进行终评并结合线上限时写作成绩确定特等奖。 (四)获奖结果公布成绩查询、电子证书下载开启时间为 2026年4月。 (五)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一般在2026年7月或8月举行。 五、参赛方式:本届大赛分为团体参赛和个人参赛两种方式。 (一)团体参赛 1.国内团体参赛:采用线上提交参赛资料、线下寄送纸质稿件的方式。 (1)参赛学校将参赛纸质稿件连同加盖学校公章的《推荐名单表》《工作总结表》(表格可在官方网站下载)一并寄送大赛组委会; (2)有组织单位(地方各级侨联、台联《快乐作文》联络处、教育局)的,可由组织单位收齐稿件并另填组织单位《工作总结表》后统一寄送大赛组委会; (3)所有参赛学校于2025年12月11日—12月31日在大赛官方网站(www.zuowendasai.com)完成注册和参赛资料填报并上传《推荐名单表》《工作总结表》 。 2.海外团体参赛:采用线上提交参赛资料、电子邮箱投递参赛稿件的形式。 (1)参赛学校将参赛稿件按照参赛组别编辑成四个WORD或PDF文件,连同《推荐名单表》《工作总结表》一并发送至电子邮箱:dasaizuowen@126.com,请在“邮件主题”一栏标注参赛学校名称; (2)有组织单位的,可由组织单位收齐参赛稿件并填写组织单位 《工作总结表》 后统一发送至上述电子邮箱。 (3)所有参赛学校于2025年12月11日—12月31日在大赛官方网站(www.zuowendasai.com)完成注册,并参赛资料填报,上传《推荐名单表》《工作总结表》(表格可在官方网站下载)。所有参赛作文电子版须按照参赛组别分类,并编辑为同一个WORD或PDF文件,以“组别+稿件”格式来命名。《推荐名单表》严格按照组别和稿件顺序进行填写,与各个文件内容保持一致。 特别提示:本次大赛严格按照学校所提交的推荐名单生成获奖结果,请参赛学校务必完成注册和参赛资料填报,并确保信息填写准确、完整,否则将影响后续参赛和成绩查询;每所学校仅可注册一次,请勿多次多人注册。 (二)个人参赛 1.国内:个人参赛选手只需寄送纸质稿件。个人所在学校已组织团体参赛的,则取消个人参赛资格。 2.海外:个人参赛选手将参赛稿件发送至电子邮箱dasaizuowen@126.com,请在“邮件主题”一栏标注“海外某组别个人参赛”字样。个人所在中文学校已组织团体参赛的,则取消个人参赛资格。 六、参评细则 (一)参赛作文一律使用“大赛专用稿纸”,否则不予参评。参赛者须根据稿纸上的要求认真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大赛专用稿纸”可通过大赛官网(www.zuowendasai.com)免费下载。 (二) 参赛作文限1人1篇。凡已公开发表的文章不得参赛。作文鼓励手写,也可打印,打印的纸质稿件均采用题目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格式。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三)参赛作文须为原创,文责自负。不得抄袭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如在评奖后发现,将取消获奖证书,并向作者所在学校通报。 七、评奖办法 (一)初审:团体参赛由学校或各级组织单位成立初审委员会对参赛稿件进行评审,并认真填写《推荐名单表》,未填写者,稿件一律不予参评。初审通过的稿件数量每校不超过本校总参赛稿件量的10%。个人参赛由大赛评委会组织评委进行评审。 (二)复审:大赛评委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初审通过的所有稿件进行复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特等奖入围稿件。海外稿件将按照组别分别评选,低龄组作品不参与特等奖评选。 (三)终审:国内特等奖评选分为专家评审和线上限时写作两个环节。特等奖入围稿件名单将公布于微信公众号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 和大赛官网,线上限时写作时间另行通知。海外特等奖不设置线上限时写作环节。 八、奖励办法 (一)本届大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向所有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和辅导证书(以上均为电子证书)。有指导教师但稿件中未注明的,不颁发辅导证书。 (二)向积极组织参赛、成绩突出的单位、学校分别颁发“优秀组织单位” “优秀组织示范校” 奖。未填写组织单位《工作总结表》的单位不能参评组织奖。 (三)向积极组织参赛、工作突出的单位负责人、教师分别颁发“优秀组织个人” “优秀组织教师”奖。 (四) 部分获奖作文将在各主办单位指定的媒体上择优发表。 (五)获奖学生、教师、组织单位代表将有机会受邀参加大赛主办单位举办的颁奖典礼及相关学术研讨、夏令营等活动。 九、地址和联系方式 国内:纸质稿件寄送至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天苑路1号316室大赛组委会,收件人张鼎15511133004(只收件使用)邮编:050071。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作文大赛稿”字样。 海外:参赛相关事宜可咨询《快乐作文》杂志,联系人:孙格格,电话:0311-87751398(工作日 8:30—11:30;13:30—17:30) 十、其他 (一)大赛坚持公益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二)大赛评委会秉持“公平公正”原则,独立评选获奖作品。 (三)本届大赛将在官方网站及官方微信实时公布大赛进程,请扫右侧二维码关注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 官方微信,并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发布。 (四)咨询电话:0311-88643112(个人参赛)0311-88643120(团体参赛)申诉和监督电话:010-59957524(工作日 9:00—11:00,14:00—17:00) (五)主办方自收到参赛作品时起即享有参赛作品的全部著作财产权、作品的发表权、商业使用权及优先代理权。主办方有权免费使用获奖作品进行非盈利使用。参赛者在比赛期间不得将参赛作品转让给第三方,或许可第三方使用。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取得主办方授权的情况下,不得将本次大赛作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六)大赛所有事项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 2025年11月11日 |
|